涟源市

  • 发布时间:2010-08-19 15:26
  • 保护视力色:
  • 收藏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上源,西起东经111°33′的三甲乡硐下村,东至东经112°2′的金石镇江边村,南起北纬27°27′的荷塘镇左湾村,北至北纬28°2′的伏口镇梅湾村,南北最长65公里,东西最宽40公里,总面积1897平方公里。市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与娄星区、双峰、邵东、新邵、新化、冷水江、安化、宁乡等8个县市区相邻。全境属山地丘陵区,大致可分为北部中低山区(约占30%)、中部丘岗平区(约占51%)和南部中山、中低山区(约占19%)。西北部的雪峰山余脉、西南部的龙山山脉和中部的雷峰山脉由西向东延伸,构成一个中部隆起、朝东敞口的“E”字形地貌轮廓。龙山主峰岳坪顶,海拔1513.6米,为境内最高峰。渡头塘乡桥溪村江东湾,海拔103.5米,为境内最低点。主要河流有涟水、孙水和湄水。湄水在渡头塘乡铜铃桥汇入涟水(上游又称蓝田水),涟水东流至娄底市娄星区犁头嘴(原属涟源),与孙水汇合,形成涟水干流。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等特征。年均温16.9℃,1月均温5.1℃,7月均温28.6℃,极端最低温度-12.9℃(1977130日,桥头河),极端最高温度40.6℃(200382日)。年均降水量1377.3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456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3%。年均日照1648.1小时。年均无霜期276天。 

  19518月,分安化、湘乡、邵阳县地设立蓝田县。19527月,为避免与陕西省蓝田县重名,更名为涟源县。19601月,分涟源县地设立娄底市。19625月,娄底市撤销,仍旧归入涟源县。19809月,再分涟源县地恢复设立娄底市。1987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同年111日,举行撤县建市成立大会,正式成立涟源市。 

  2006年,全市总人口112.8万人,其中男58.84万人,女53.96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96.94万人,非农业人口15.86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无土著少数民族。 

  200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按现行价格计算)71.09亿元,财政总收入4.48亿元。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1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有工业企业763个。工业总值(现行价格)66.86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380万吨,发电6196.59万千瓦时,生铁20.3万吨,水泥25.8万吨。农业总产值(现行价格)23.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27万吨,油料6941吨,生猪出栏104.11万头,生猪存栏61.67万头,水产品11591吨。 

  资源得天独厚。涟源矿产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的有煤、铁、锰、锑、镁、钒、铅、锌、石灰石、石膏、硅石、磷、硫磺等40多种矿藏,为湖南省能源原材料重点开发生产基地。煤炭遍布全市,品种齐,质量好,保有储量4.36亿吨,占湖南省煤炭总储量的五分之一,有“江南煤海”之称,年产原煤400多万吨,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石灰石、石膏资源极为丰富,开采条件良好。镁、钒储量较大,品位较高,颇具开发潜力。全市地表水总量年均约1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2亿立方米。 

  交通便捷快速。涟源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织,车行其快,物畅其流。娄涟高等级公路和计划于“十一五”期间动工兴建的娄新高速公路横贯东西,207国道、210省道和计划于“十一五”期间动工兴建的二广高速公路(二连浩特至广州)、二广高速公路娄底连接线纵穿南北。“两纵四横”的公路路网框架及通畅的硬化乡村公路使涟源成为全省又一个交通和物流中心。至2007年,全市共有公路通车总里程4089.7公里,其中国道70.2公里,省道46公里,县道294.6公里,乡道884公里,村道2709.9公里,厂矿专用公路85公里;蓝田城区至全市各乡镇的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或油化,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900余公里。境内有铁路12条(段),总长89.64公里。湘黔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段长45公里,自东至西设有竹冲、杨市、观山、涟源、荷叶5个车站。娄邵铁路境内段长3.02公里。其余娄插、涟香、涟渣等10条厂矿专用铁路,共长41.62公里,均与湘黔铁路衔接。境内曾有通航水路145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道75公里,季节性通航道70公里,上世纪70年代末全部停航,其中部分水路可以复航。通讯手段先进。长途通讯进入国家一级光缆干线。市、农话均实现数字程控化。移动通信、特快专递规范营业,优质服务。 

  工业基础雄厚。涟源为湖南省老工业基地,是世界最大的触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保温瓶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煤机生产基地和锻造铸造之乡。历史上为著名的煤、铁、铁锅、面粉、皮革和土布等的产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处“小三线”的有利位置,工业发展较快,乡镇及民营企业起步较早,逐渐形成了以采煤为主的采矿业,以炼铁为主的冶金业,以生产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生产煤矿机械及配件为主的机械业,以生产炸药、雷管、冰晶石、焦锑酸钠为主的化工业及以制药、保温瓶生产为主的轻工业等六大工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三一集团、五江集团闻名全国。中源材料、五江轻化、顺鑫钢铁、嘉鑫冶金、远扬煤机、创安防爆、鸿帆科技、三联金属等企业迅速崛起,其中嘉鑫冶金成为湖南省第二大铁合金企业、湖南省标杆企业。近年来引进已投入建设之中的总投资30亿元的香港华润电力煤电—体化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台湾国产实业2×150万吨水泥生产线和本土汇源公司总投资7亿元的120万吨焦化生产线,将成为涟源工业腾飞新的“三驾马车”。 

  农业亮点纷呈。涟源农业基础较好,生产技术较为先进,产量较高。为全国茶叶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农、林、牧、渔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瘦肉型猪被列为湖南省的生产基地。黑山羊(土山羊)放养在山区较为普遍,曾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牛、米、药、菜”已形成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天华牧业系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安格斯种牛繁殖基地,与中科院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专家联手研发的安格斯牛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培育出来的“湘中黑牛”成为湖南农业特色品牌。中药材生产传统有自。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桥头河蔬菜基地为湖南省十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肉牛、药材、蔬菜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土特产品享誉四方。涟源蜜桔外形美观,味甜而微酸,赏心悦口。鹰嘴岩翠系列名茶香、浓、鲜,尤以香味独特擅名,长期出口国外。黑山羊肉质细嫩,药食兼备。富田桥油浆豆腐醇厚可口,食后齿颊留香。龙山柴火腊肉,璞玉其外,精华其中,风味独特,不可多得,食客呼之为“不是山珍,胜似山珍”。 

   旅游潜力巨大。涟源处于湖南省旅游网络中心和全国旅游热线上。旅游资源丰富,前景辉煌。主要名胜古迹有湄江风景区(湖南省地质公园)、“天下药山”龙山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雷鸣洞、“围城”故址、古水晶阁等。湄江风景区集萃洞、涧、河、湖、崖、峡、泉、石及天生立交桥于一方,为江南著名的“山水之窟”,现正在开发之中,年接待游客能力数十万人次。龙山森林公园号称“天下药山”,风光原始而秀丽,充满自然之美,其脚下是近10平方公里的白马湖,烟波浩淼,碧螺散落,山环水绕,置身其间,宛然有鄱阳湖和庐山之胜。雷鸣洞洞群林立,景象奇特,史载毛泽东年青时曾到此一游,并挥毫题书。 

  人文底蕴深厚。涟源大地,哺育出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其尤为著名者,有进士出身曾当街烧毁乾隆皇帝宠臣和珅内弟之车的“烧车御史”谢振定(17531809),湘军高级将领李续宾(18181858)、李续宜(18241863)兄弟,辛亥革命元勋李燮和(18731927),革命作家蒋牧良(1901197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中央军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李聚奎(19041995)。涟源还是革命老区。19351130日,红六军团一部长征到达境内,在蓝田驻扎3天,开展扩军、补给等工作,123日离境开赴湘西。 

  涟源为教育文化之乡,连获 “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诗词之乡”殊荣。境内古老的牛山文化为古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药王”孙思邈于唐贞观年间来龙山采药并撰写《千金要方》,中药文化源远流长。自宋代章惇开梅山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留下吟咏足迹,诗词文化薪火相传,日臻于妙。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师范学院等2所大学,长郡、妙高峰等19所中学,省立五职等5所职业中学踵迁入境或在境内创办,境内蓝田、桥头河、七星街一带成为遐迩闻名的文化教育中心。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当时执教于国立师范学院(院址现为涟源一中),后来以此为原型,创作出名著《围城》。中国作协副主席、乡人谭谈发起在涟源创建作家爱心书屋,建立爱心文化园,构筑爱心碑廊,“爱心文化”德泽四方。 

  涟源是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二批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又是湖南省五大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涟源市委、市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具体操作时,坚持政策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努力形成放手、放胆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三化’、乘势而上、超常发展”的发展战略,全力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在经济建设上,始终把项目工程作为唯一载体,把招商引资作为唯一选择,把民营经济作为唯一出路,把基础设施作为唯一依托,把优化环境作为唯一策略,涟源已成为湘中宝地投资热土。近五年来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近百个,引进资金近200亿元。香港华润、台湾国产、广东梅雁、三一重工、通程电器等上市公司和国内外一批知名企业强势进驻,大展宏图。涟源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经济超常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美好局面。 

  涟源的明天更美好!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