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况

  • 发布时间:2009-04-15 16:50
  • 保护视力色:
  • 收藏

  娄底文化产业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依托本地资源,挖掘自身潜力,立足发展后劲,突出一县一色,全市文化产业经过几年蓄势,2008年总收入7.89亿元,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书画收藏:方兴未艾 

  

  近年来,娄底出现了收藏本土知名书画家康移风、郭东生、曹明求、颜家龙、易元和、邬惕予、肖时明、童和平、王雪樵及已故傅国钦、王憨山等书画作品的热潮,市文化局审时度势,着力做大这一新兴产业,挤出资金每年在市博物馆免费为本土和省内外书画作品提供个人或集体展览10余次,为书画产业推波助澜,书画作品价格水涨船高,有力地促进书画艺术品商品化、产业化。现在全市收藏队伍21000余人,每年的交易量在3000万元以上。仅在双峰收藏队伍达17000人左右,其中较为专注的约4000人,上规模的约500人,交易量每年在2000万元以上。这一切得益于政策的科学引导,2006年,双峰县首次提出“文化兴县”的战略,2008年,制订了《双峰县文化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政府投入启动资金100万元,对包括书画事业在内的文化活动予以支持,今年3月,双峰县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书画等特色文化产业。书画收藏在双峰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走过一个领导关心——政府重视——政策形成的历程,逐步形成一个文化产业,走上与现代经济接轨的科学发展之路。 

  KTV:风景独好 

  娄底全市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娄底城区月塘文化街总长4公里,开设了3家画廊、5家茶楼、8家健身房、7家美容院、5家宾馆、38家KTV。这里环境优雅,街道宽阔,停车方便,不扰邻居,KTV鳞次栉比,一眼望去,美仑美奂。今年1-5月,仅KTV行业产值已近亿元,带动餐饮、水果、酒水、美容、健身等相关产业近5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11000人。 KTV不仅成了娄底大众的消费场所,也吸引了附近城镇的广大消费者,遇节假日,歌厅爆满,包厢供不应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月塘文化街不仅没有肃条,而且更是“车如游龙人如潮,十里霓虹十里歌”,成为娄底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民间剧团:桃李花开 

  在湘中农村,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民间剧团60余家,桥头河镇被文化部命名为花鼓戏之乡,有12个花鼓戏剧团常年在周围农村演出;双峰洪山殿胡仲文木偶戏剧团一年在附近县市区演出400场以上。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一支重要力量的则是娄底冷水江市禾青镇明星艺术团。该团集艺术培训、教育、演出、商业于一体,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百佳民间剧团,创作生产的《赌博者自述》、《补锅》、《打虎上山》等文艺作品在2003年度厦门金秋之夜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该团斥资300多万元自建的艺术综合培训楼,总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设施齐备。聘请专业人员为老师,免费培训音乐、器乐、舞蹈人才,培训出来的学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演出团体中,形成了演出红火和培训爆满良性互动的局面。2009年以来,明星艺术团新增就业人员40余人,组建4支演出队在广东深圳、珠海、湛江、厦门等地演出,经济收入在200万元以上。 

  绿色旅游:春江水暖 

  娄底人文资源丰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曾国藩故居风光带、4A级风景名胜景区紫鹊界8万亩秦人梯田、龙山、湄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镇杨市镇、名村三甲古村落,有望进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三甲共产主义示范村(玉屏的红旗居民点)、毛泽东游学伏口遗址和开国上将李聚奎故居,还有蔡和森、罗盛教、成仿吾、陈天华、湘中八女杰等历史名人更增添了娄底文化的厚重与神奇。 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该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一手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 2007年,水车镇引进外资400万元,兴建紫鹊界民俗文化演艺中心,组建艺术团和紫鹊界民俗文化表演队,专门为游客表演新化山歌、梅山武术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2008年9月,《村官是个堂客们》、《马东的假期》二部电影同时在水车镇开拍,随着两部电影的热播,紫鹊界名声大振,游客也纷至沓来。随着该镇上溪村“杨氏宗祠”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和楼下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的成功,促成了文化建设与旅游的完美结合。2008年文化产业收入突破了500万元,成为水车镇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面对特殊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娄底人争取在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占GDP比重的3%左右,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